选择合适的偶联抗体是实验研究成功的关键步骤,其性能直接影响检测灵敏度、特异性和结果可靠性。
一、明确实验需求与目标
实验类型
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需选择荧光标记的抗体,且荧光素需与仪器激光器匹配。
免疫荧光(IF/ICC):需考虑荧光素的亮度、光稳定性及是否适合共聚焦显微镜观察。
Western Blot(WB):常用HRP或AP标记的二抗,需与底物兼容。
ELISA:根据检测类型选择酶标(HRP/AP)或生物素标记的抗体。
免疫组化(IHC):需选择组织穿透性好的标记物。
检测目标
一抗vs二抗:偶联抗体通常为二抗(标记抗体),需与一抗的宿主种属和亚型匹配。
多色实验:需选择荧光素光谱不重叠的抗体组合。
二、核心选择参数
标记物类型
荧光标记:
FITC:绿色荧光,亮度高但易光漂白,适合短期观察。
PE:橙红色荧光,亮度高,常用于流式细胞术。
Alexa Fluor系列:光稳定性强,光谱范围广。
APC/PerCP:远红外荧光,适合多色流式实验。
酶标记:
HRP(辣根过氧化物酶):灵敏度高,常用于WB和ELISA。
AP(碱性磷酸酶):稳定性好,适合碱性条件下的检测。
生物素标记:需与链霉亲和素系统联用,放大信号,适用于低丰度抗原检测。
抗体特异性
验证数据:查看供应商提供的WB、IHC或流式图谱,确认抗体能特异性识别目标抗原。
交叉反应:避免与宿主种属或其他蛋白发生非特异性结合。
克隆号:优先选择经过多篇文献验证的克隆号。
效价与浓度
效价(Titer):高效价抗体可减少用量,降低成本。供应商通常提供推荐稀释比例。
浓度:偶联抗体的浓度需与实验体系匹配,过高可能导致非特异性背景,过低则信号弱。
宿主种属与亚型
二抗宿主:需与一抗的宿主种属一致。
亚型匹配:对于多克隆抗体,需确认二抗能识别所有IgG亚型。
三、成本与实验规模
单价与用量
偶联抗体价格通常高于未标记抗体,需根据实验规模选择合适规格。
替代方案
若预算有限,可购买未标记抗体并自行标记(需具备标记技术条件)。
使用生物素-链霉亲和素系统放大信号,减少抗体用量。
四、常见误区与避坑指南
忽略荧光素兼容性:流式实验中,若仪器无405nm激光,则不能使用Pacific Blue标记的抗体。
未验证交叉反应:抗人抗体可能识别非人灵长类动物,但不一定适用于小鼠或大鼠。
过度依赖供应商数据:需在自身实验体系中验证抗体性能。
忽视储存条件:荧光标记抗体需避光保存,酶标记抗体需避免反复冻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