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文章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10(FGF10)是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家族中的重要一员,属于旁分泌FGF亚家族(FGF7亚家族)。与其他一些能进入血液循环的FGFs不同,FGF10主要通过旁分泌方式在局部组织中发挥作用,与其特异性受体FGFR2b结合,从而激活下游一系列复杂的细胞内信号通路,其中最为经典的是RAS/MAPK通路和PI3K/AKT通路。FGF10与FGFR2b的结合具有高度特异性和亲和力,这种结合如同“钥匙与锁"一般,是启动所有生物学效应的第一步。一旦信号通路被激活,便会调控靶基因的表达,最终影响细胞的一系列行为,包括增殖、迁移、分化和存活。FGF10在胚胎发育过程中的表达具有严格的时间和空间特异性,其表达模式像一幅精密的蓝图,指导着多种器官和结构的形态发生。值得注意的是,FGF10的功能的有效发挥还依赖于肝素硫酸蛋白聚糖(HSPGs)的存在,这些分子存在于细胞表面和细胞外基质中,它们能够保护FGF10免于降解,并促进其与受体的结合,从而精细调控信号的强度和范围。总而言之,FGF10是一种强大的形态发生素和存活因子,通过精确的局部信号传导,在生命的最初阶段和整个生命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指挥者角色。
FGF10是胚胎发育过程中一个主导性的形态发生素,其功能缺失在动物模型中会导致多种器官的严重发育缺陷甚至致死,这凸显了其不可替代的地位。在肢体发育中,FGF10的表达是启动肢芽形成的关键信号。它由侧板中胚层细胞产生,诱导其上方的外胚层细胞形成顶外胚层嵴(AER),而AER又会反馈分泌FGF8等信号分子,维持中胚层中FGF10的表达,这种正反馈循环驱动了肢芽的向外生长和沿着近远轴(从肩膀到指尖)的模式形成。若FGF10信号失灵,将导致肢体缺失(无肢)或严重缩短。在肺部发育中,FGF10的作用同样至关重要。它由肺间质细胞表达,作为 chemoattractant(化学吸引物),引导源自前肠内胚层的上皮细胞芽定向分支,形成支气管树状结构。这一过程被称为“分支形态发生",是肺脏形成其巨大气体交换表面积的基础。FGF10敲除的小鼠肺部发育会停滞在初始萌芽阶段,无法形成正常的气管分支。此外,FGF10在颌面部发育(如调控腭板和唾液腺的形态发生)、牙齿发育(调控釉结和牙根形成)、眼睛发育(参与眼睑闭合)、耳朵发育以及心脏发育(参与心外膜和冠状动脉的发育)等多个关键过程中都发挥着核心的指导作用。可以说,没有FGF10精确的时空表达和信号传导,多个器官系统的正常结构和功能将无法建立。
尽管FGF10在胚胎期最为活跃,但它在成年机体的组织稳态、损伤修复和再生过程中继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成年组织中,FGF10的表达水平通常较低,但在组织损伤后,其表达会迅速上调,启动修复程序。例如,在皮肤伤口愈合过程中,FGF10由真皮成纤维细胞产生,能够强烈促进角质形成细胞的迁移和增殖,从而加速上皮再生和伤口闭合,并减少疤痕形成,因此它被视为一个潜在的促再生、抗纤维化的治疗分子。在肺部,FGF10在维持肺泡上皮细胞稳态和应对损伤方面起作用。在急性肺损伤或肺炎模型中,外源性给予FGF10能够通过促进肺泡Ⅱ型上皮细胞增殖和分化来增强肺的修复能力,减轻炎症和纤维化。然而,FGF10信号的失常也与多种疾病密切相关。FGF10功能的丧失性突变已被证实是导致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APECED(自身免疫性多内分泌病-念珠菌病-外胚层营养不良)综合征的一部分表型,以及某些形式的先天性缺牙、LADD综合征(表现为泪腺和唾液腺发育异常)的病因。另一方面,FGF10信号的异常激活也可能促进疾病发生。有研究表明,FGF10在多种癌症,如乳腺癌、胰腺癌和前列腺癌中呈现过表达。它通过其促生存和促增殖效应,为肿瘤细胞提供生长优势,并可能参与肿瘤血管生成、侵袭和转移的过程,因此FGF10/FGFR2b信号轴已成为癌症治疗中的一个潜在靶点。
基于FGF10,强大的促细胞增殖、迁移、分化和组织再生的能力,它已成为再生医学领域一个具吸引力的候选治疗分子。研究人员正在积极探索将其应用于修复和再生因疾病、创伤或衰老而受损的组织。在皮肤再生领域,重组人FGF10已被开发为外用药物(如替非普星),用于治疗深度烧伤、糖尿病足溃疡等难愈性创面,通过直接刺激上皮化过程来加速愈合,改善愈合质量。在肺部疾病治疗方面,临床前研究显示出巨大的潜力。FGF10蛋白或其基因治疗在肺气肿、肺纤维化、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动物模型中均表现出保护作用,能够促进肺泡再生、抑制异常炎症和胶原沉积,改善肺功能。这为目前缺乏有效治疗手段的肺病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在唾液腺再生方面,对于因头颈部放疗而导致唾液腺功能丧失的患者(常出现严重口干症),通过导管灌注FGF10蛋白来激活残留的祖细胞、促进唾液腺组织的再生和功能恢复,是一个非常有前景的治疗方向。此外,FGF10在角膜损伤修复、神经保护(如脊髓损伤后)以及毛囊再生等方面的治疗潜力也在被广泛研究。然而,将FGF10推向临床应用也面临挑战,主要包括其蛋白质药物的稳定性、递送方式、给药剂量以及长期安全性问题(尤其是其潜在的促瘤风险需要被严格评估)。未来的研究将集中于开发更优化的递送系统(如缓释水凝胶、纳米颗粒)和探索更精准的调控策略(如小分子激动剂),以提高其治疗效益并最小化副作用。
尽管我们对FGF10的理解已经取得了长足进步,但其复杂的生物学特性仍带来诸多研究挑战和未来机遇。首要挑战在于信号通路的精确调控。FGF10的信号输出并非一成不变,其最终效应受到发育阶段、细胞类型、微环境以及与其他信号通路(如Sonic Hedgehog, BMP, Wnt)相互作用的精细调控。如何在不同病理状态下精确地“微调"而非简单地“开启"或“关闭"这一通路,是将其安全应用于临床的关键。其次,转化应用的障碍亟待解决。重组FGF10蛋白的半衰期短、稳定性差,需要开发高效的靶向递送系统将其持续运送到特定组织部位,同时避免全身性暴露。探索FGF10基因治疗、工程化细胞疗法或开发能够模拟其功能的小分子激动剂,是克服这些障碍的可能途径。未来的研究方向将更加注重机制研究的深度,例如利用单细胞测序和空间转录组学技术,在更高分辨率上绘制FGF10在不同组织和疾病状态下的细胞靶点和信号网络;同时,跨学科合作将推动创新疗法的诞生,材料科学家、生物工程师和临床医生需要共同设计基于FGF10的智能生物材料(如支架、水凝胶),用于组织工程和器官再生。此外,大型动物模型研究和严谨的临床试验对于验证其安全性和有效性至关重要。随着这些挑战被逐步攻克,FGF10有望从一個重要的基础生物学分子,蜕变为真正能够修复人类组织、治疗重大疾病的再生医学利器,为再生医学领域开启新的篇章。
杭州斯达特 志在为全球生命科学行业提供优质的抗体、蛋白、试剂盒等产品及研发服务。依托多个开发平台:重组兔单抗、重组鼠单抗、快速鼠单抗、重组蛋白开发平台(E.coli,CHO,HEK293,InsectCells),已正式通过欧盟98/79/EC认证、ISO9001认证、ISO13485。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10(FGF10):从发育生物学到再生医学的关键调控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