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文章
当前位置:首页
技术文章
2025-819
黏液屏障的"建筑大师":MUC2的分泌与分子架构肠道黏膜表面,一层由黏蛋白2(MUC2)构建的黏液屏障正进行着一场持续的防御战。作为肠道黏液的主要成分,MUC2由杯状细胞像精密工厂般合成:核糖体翻译的单体在内质网通过二硫键形成二聚体,经高尔基体O型糖基化修饰后,以分泌颗粒形式运送到细胞表面,最终在肠腔展开成六边形网状结构,其体积可膨胀千倍以上,形成隔绝病原体的"黏液城墙"。在杯状细胞中装配MUC2MUC2结构:分子骨架的精妙设计富含脯氨酸、苏氨酸、丝氨酸的PTS区域构成"弹性...
查看更多
2025-818
GST标签蛋白(谷胱甘肽S-转移酶标签蛋白)是一种广泛用于分子生物学中的融合蛋白标签。GST是一种催化药物代谢的酶,能够与谷胱甘肽(GSH)结合。通过在目标蛋白质上附加GST标签,可以方便地纯化目标蛋白,并进一步分析其功能和性质。GST标签的优势:1.提高蛋白表达:有助于蛋白质的表达,因为GST本身能稳定目标蛋白,减少其在细胞内的降解。2.高亲和力结合:GST与谷胱甘肽的结合具有非常强的亲和力,这使得GST标签在目标蛋白纯化中非常有效。GST标签在蛋白纯化中的应用:1.融合表...
查看更多
2025-818
一、脑内的"警报蛋白":S100β的双重身份揭秘在中枢神经系统的精密网络中,S100β蛋白如同一位矛盾的"双面间谍"——它既是星形胶质细胞释放的神经营养因子,也是脑损伤时拉响警报的炎症介质。这种21KDa的钙锌结合蛋白,因在脑损伤后随血脑屏障破坏而大量释放入血,被称为脑部的"C反应蛋白"。正常生理状态下,它在血液和脑脊液中浓度极低,而当神经细胞遭受创伤或病变时,其水平会呈指数级飙升,成为监测脑损伤的特异性生物标志物。S100β结构二、分子架构与信号网络:S100β的"钙敏感开...
查看更多
2025-818
你的磷酸化抗体,可能正在毁掉实验?蛋白磷酸化作为信号通路研究的"黄金指标",其检测堪称科研人必修的"显微镜级"技术活。Westernblot虽为常规手段,但磷酸化检测的特殊性,让每个环节都藏着"翻车风险"。今天就来拆解这套"高难度动作"的正确打开方式——一、解码样品:先摸清磷酸化蛋白的"脾气"磷酸化蛋白往往是细胞里的"特殊玩家",想让它们"现身"得用点巧劲:刺激诱导有讲究:物理/化学刺激是激活磷酸化的常用手段,但时间和强度堪称"玄学"——查文献+预实验是捷径(比如某细胞因子可...
查看更多
2025-815
基因的"分子印章":DNA甲基化的原理与定义在基因组的"书写系统"中,DNA甲基化如同一种隐形的"分子印章"——在DNA甲基转移酶(DNMT)的催化下,S-腺苷甲硫氨酸(SAM)提供甲基基团,将胞嘧啶(C)修饰为5-甲基胞嘧啶(5mC),主要发生在哺乳动物的CpG二核苷酸位点(图1)。这种修饰不改变DNA序列,却能像"基因开关"般调控染色质构象与基因表达,堪称表观遗传学的"基础语法"。其中哺乳动物细胞中甲基化主要发生在CG双核苷酸的胞嘧啶上(GoldbergAD,2007),...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