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文章
当前位置:首页
技术文章
2025-1017
一、如何突破传统ADC的设计瓶颈?创新连接子-有效载荷系统的发现与优化ADC药物的核心挑战在于平衡效力、稳定性与药代动力学特性。第一三共的研发团队选择喜树碱类似物作为突破口。初选的Exatecan虽能有效抑制拓扑异构酶I,且不易被P-糖蛋白外排,但其显著的胃肠道与骨髓毒性限制了应用。通过对Exatecan进行结构优化,团队成功开发出衍生物DXd。其在保留强大TOP-1抑制活性的同时,显著降低了骨髓毒性,为构建新型ADC奠定了基石。然而,高载药量常伴随聚集度增加与药代动力学恶化...
查看更多
2025-1016
一.海洋中隐藏着怎样的抗癌宝藏?1986年,日本科学家从大田软海绵中分离得到软海绵素B,这个仅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聚醚大环内酯化合物立即引起科学界关注。其分子结构包含32个手性中心,意味着存在超过40亿种可能的立体异构体。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的研究发现,该化合物展现出较强的体外抗肿瘤活性,其作用机制虽与微管蛋白抑制剂类似,但在结合位点和作用方式上有特色。然而,天然提取的软海绵素B面临严重的供给瓶颈。每吨海绵仅能提取约400毫克化合物,而临床研究需要10克以上。这个供给难题...
查看更多
2025-1015
一、什么是ADC药物?其面临的核心挑战是什么?抗体偶联药物(Antibody-DrugConjugate,ADC)是一类通过化学连接子将特异性抗体与高活性细胞毒性药物(Payload)共价结合而成的靶向治疗药物。ADC的设计理念在于利用抗体的靶向性,将细胞毒性药物精准递送至肿瘤细胞,从而提高治疗指数(TherapeuticIndex,TI),并减轻对正常组织的毒副作用。截至目前,全球已有16款ADC药物获批准上市,另有超过900种ADC候选药物处于不同研发阶段,主要集中于血液...
查看更多
2025-1014
一、ADC药物的发展脉络与核心构成如何?20世纪初,PaulEhrlich提出“魔法”概念,设想将治疗剂特异性递送至病灶部位。一个世纪后,这一愿景通过抗体药物偶联物(Antibody–drugconjugates,ADC)得以实现。ADC由三大核心元件构成:特异性靶向肿瘤抗原的单克隆抗体、可裂解或不可裂解的连接子(linker)、以及高效细胞毒性载荷(payload)。这种精巧设计既保留了抗体的靶向能力,又通过化学偶联引入强效小分子毒素,在提高抗肿瘤活性的同时显著降低系统性毒...
查看更多
2025-1013
一、ADC药物的精准治疗理念如何实现?抗体偶联药物(ADC)代表了一种创新的靶向治疗策略,其核心设计理念是通过精确递送机制将高细胞毒性药物选择性地输送至肿瘤细胞。从药理学角度而言,ADC可被视为一种"智能前药"系统,在循环血液中保持稳定的非活性状态,最大限度地减少系统性毒性,而在肿瘤微环境中被特异性激活,释放高效细胞毒性载荷,从而实现精准杀伤。ADC的成功开发依赖于单克隆抗体、连接子和有效载荷三个关键组分的精密配合。其中,单克隆抗体负责识别肿瘤细胞表面特异性抗原,实现靶向定位...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