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鼠免疫球蛋白的基本结构与其他哺乳动物类似,均遵循 “Y” 型四肽链结构模型,核心特征包括:
基本单元:由 2 条重链(Heavy chain,H 链)和 2 条轻链(Light chain,L 链)通过二硫键连接而成,分子量约 150-900 kDa(因类型不同而异)。
功能区域:
抗原结合区(Fab 段):位于 “Y” 型结构的两个臂端,由重链可变区(VH)和轻链可变区(VL)组成,负责特异性识别和结合抗原(如细菌、病毒等异物);
效应区(Fc 段):位于 “Y” 型结构的柄部,由重链恒定区(CH)构成,可介导补体激活、调理吞噬、抗体依赖的细胞毒性(ADCC)等免疫效应。
基因基础:编码基因位于大鼠第 6 号染色体(重链基因)和第 16 号染色体(轻链基因),通过基因重排、体细胞突变等机制产生丰富的抗原识别多样性(理论上可识别超过 10⁸种不同抗原)。
大鼠免疫球蛋白生物学的功能
在免疫防御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主要功能包括:
中和病原体:免疫球蛋白能够特异性地结合抗原(如病毒、细菌等),从而中和其毒性,阻止病原体对机体的侵害。
激活补体系统:免疫球蛋白与抗原结合后,可激活补体系统,引发一系列炎症反应和细胞溶解作用,从而清除病原体。
免疫调理作用:免疫球蛋白能够与吞噬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促进吞噬细胞对病原体的吞噬和消化。
参与过敏反应和自身免疫疾病:某些免疫球蛋白亚型(如IgE)与过敏反应密切相关,而自身免疫疾病的发生也往往与免疫球蛋白的异常产生有关。
大鼠免疫球蛋白的检测方法
研究中常用的检测技术包括:
ELISA:通过抗原 - 抗体特异性结合,定量检测血清中特定类型免疫球蛋白的浓度(灵敏度可达 ng 级);
Western Blot:用于分析免疫球蛋白的分子量、亚型或与抗原的结合能力;
流式细胞术:检测 B 细胞表面 Ig(如 IgM、IgD)的表达水平,评估 B 细胞成熟度;
免疫荧光:通过荧光标记抗体,定位组织中免疫球蛋白的分布(如黏膜组织中的 sIgA)。